“本來談好的13萬元一價全包裝修套餐,結果加來加去,又多花了8萬多。”于先生最近剛裝修完一套二手房,裝修公司反反復復的加價套路讓他特別難忍。
隨著市場的變化,蕪湖裝修公司開始熱推一價全包家裝套餐,這種形式也很吸引消費者。不過,這看似省心又實惠的“全包”套餐,實則卻暗含著不少加價套路。
拆除改造另計費
13萬元左右的“全包套餐”。按照裝修公司銷售人員的說法,這一套餐不僅包含了設計以及全屋基本所有硬裝的材料和人工費,還包含全屋衣柜、櫥柜等定制家具。簽合同后,業主覺得15萬元最終就能拿下,而裝修完,花了21萬多元。其實,在房子還沒到真正的裝修階段,僅在前期整理和拆除階段,加價就來了。在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覺得一些壁紙、墻皮等原有的裝修需要拆除,同時還建議將一些水電線路優化,而這些都不包含在套餐里。此外,為了優化戶型,設計師對格局進行了一些重新設計,比如建議拆除部分墻體做成開放式廚房。布局是優化了,但加價也隨之而來。改格局涉及的拆墻、重新砌墻,這些都不含在套餐里,拆墻、砌墻又花了快兩萬。
這類加價是否只存在于裝修老房子中?事實并非如此。一個業主一套幾年前購買但一直閑置的新毛坯房,也選擇了一價全包的裝修套餐。裝修工人進場后認為毛坯房墻體較薄、質量較差,需要先全屋鏟墻皮、重新刮膩子后,再刷墻,而這部分費用,屬于套餐之外。無奈之下又加了一萬多元。
除了拆除和改造部分,窗臺石、過門石等“細節”也往往成為硬裝修中的加價點,又成了加錢增項。”
■ 提前做好功課
不少消費者作為過來人總結了“避坑”攻略。從最初的進店探訪前,就要做好功課,比如先大致選好自己喜歡的裝修風格和樣式,在購買套餐前就咨詢好套餐是否包含喜歡的材質、顏色等。同時,還要了解套餐的面積計價方式,比如家裝按建筑面積還是實用面積計費,家具定制按展開面積還是投影面積計費。
■ 合同內容細化
簽訂套餐時,則要盡可能將合同內容細化,比如一些增項“小件”,要了解清楚究竟是否包含。同時,如果遇到質量問題或不滿意的情況,返工或重新定制的責任劃分也應明晰。此外,一些業主還特別建議,要在合同中細化設計、施工的時效。這是因為不少人都曾遭遇類似的問題,一旦出現不滿意的情況,設計師修改設計圖或者施工人員重新返工總是嚴重拖延進度。
■ 設計圖要警惕
設計師出圖也被網友總結為需要重視的“避坑”環節。“看似漂亮的設計圖,其實已經把好多加價的增項都放了進去。” 設計師設計時從沒有告訴你哪里需要加錢,但所有你覺得漂亮的小設計都值得注意。”設計師對房屋格局的重新設計、增加的法式小拱門、給柜子設計的圓弧轉角等,最終都變成了一筆筆增項費用。